当前位置:首页  学院首页  学生风采>学生风采

学院首页

光阴的故事 | 衢师在我心中种下的教育种子

发布时间:2025-10-10 浏览次数:10

时光荏苒,岁月如歌。自888集团官网官微发布“光阴的故事”征集以来,一份份承载着青春记忆与深情厚谊的稿件跨越山海,翩然飞回母校的怀抱。字里行间,我们触摸到了时光的温度,聆听到了心弦的共鸣。我们将陆续刊登这些饱含深情的投稿,与所有衢院人以及关心衢院发展的朋友们,一同分享这份跨越时光的感动。

本期“光阴的故事”作者郑亚君

郑亚君,衢州师范学校91届校友,正高级(二级岗)教师,浙江省特级教师。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党委委员、副总校长,悦溪校区党总支书记、校长。

衢师在我心中种下的教育种子

我时常跟我的同事们说,我是那个年代的中师生,说这话时,我的心中充满了自豪。在衢州师范学校求学的三年里,有我敬爱的班主任巫元华老师的谆谆教诲,有文选课上包雪乃老师那影响深远的智慧之光,更有无数恩师的悉心栽培。在衢州师范学校,不仅让我遇到了许多生命中的贵人,她更在我心中种下了三颗种子,陪伴我走过三十五年的教育路,生根发芽,一路生花。


第一颗种子:

扎实的基本功,是我站上讲台的底气

至今,我仍能清晰地回忆起那个午后。小小的阶梯教室里,18块小黑板一字排开,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粉笔灰味道,基本功全能竞赛正在进行。我置身其中,屏气敛息,静待指令响起,于三分钟内默写《春晓》。彼时的“八项全能”——粉笔字的遒劲、钢笔字的娟秀、简笔画的灵动、钢琴的悠扬……每一项技艺皆需反复雕琢,历经千锤百炼。


母校给我的第一颗种子,就是这样实打实的基本功。它让我在第一次以教师身份踏上附小讲台时,心里有底,脚下有根,竟然一点都不慌。我常对现在的年轻老师们说,要想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远、走得稳,这份扎实的根基,就是你们最硬的底气。我把母校赋予我的这份珍贵礼物,也传递给我身边的每一位年轻教育者。

第二颗种子:

体育,是母校教会我的顶级教育

我从未想过,那个个子小小、相貌平平的我,能在二年级时被选中作为校国旗方阵的领队,昂首走在队伍的最前面。后来我想,或许是因为我在跑道上足够努力,400米、800米、4×100米接力,我都拼尽了全力。母校看到了我的闪光点,并郑重地给了我这个荣耀。


这份经历,如同一颗种子深埋心中。它让我深信:体育,是顶级的教育。它使孩子在挫折与成功的交织中锤炼品格,在不懈的坚持与默默的付出里领悟人生的真谛。所以,在我担任校长后,始终坚持做两件事:阅读和运动。阅读如甘霖滋养心灵,运动似磐石强健体魄。我希望为每一个孩子打好身心两大底子,让他们真正拥有获取幸福的能力。这颗种子,早已在我心中生根发芽,如今,我正守护着更多的幼苗,一同向阳生长。

第三颗种子:

那一句“上课不是演教案”,让我真正看见了学生

第三年,我到附小实习,上了一堂自以为完美的《小猴子下山》汇报课。环节流畅,教案熟稔,我暗自得意。下课后,我的指导老师,也是我后来的恩师吴月香,轻轻拉住我,语重心长地说:“小郑老师,上课不是演教案。”

那一刻,我怔住了。她温柔地点拨我:“你只顾着演绎你的教案,却没有走到学生中间去,没有看见那个一直低着头的孩子。”这句话,如醍醐灌顶,让我瞬间醒悟。真正的课堂,就是要把学生放在中心。从那以后,我学会了倾听、观察和调整,努力让我的眼里永远有学生。

这份“看见”,犹如母校与恩师赠予我的第三颗,且是最为宝贵的一颗种子。它让我在后来的教学中,在各种比赛和挑战中,始终铭记:一节好课的标准,是眼中有光、心中有生。


如今,这三颗种子,已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枝繁叶茂。我带领的教师团队,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,我总希望能像我的母校、我的恩师当年待我那样,手把手地带着他们,将这份教育的温度与力量薪火相传。

教育,是一场温暖的遇见。我很幸运,因为在最美的年华,遇见了我的母校——衢州师范学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