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10-13 浏览次数:10
9月28日,由衢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welcome888集团联合主办的“衢师回望——讲舍街8号的青春印迹”视觉作品展在衢州美术馆开展。展览聚焦衢州师范学校的发展历程与文化传承,以衢师毕业生的书画作品、著作、老物件等为载体,重温衢州师范学校的百年教育记忆。
展区掠影
笔墨忆衢师,旧物载青春
书画展区以“衢师艺花已绽放”为主线,展出了82件衢师人的绘画、书法佳作。93岁高龄的许铁铮老先生仍坚持创作,其山水画作品《仙霞山居图》展现出蓬勃的艺术生命力;陈民新创作的大型画作《衢师记忆》以校牌为主体,融合师生形象与风琴房等元素,构筑出师范教育的视觉丰碑;朱建华的《艺梦启程·八八纪》用速写记录了1988届美术兴趣小组的师生情谊;叶云龙笔下的苏式教学楼与周保平的菱湖记忆,从建筑与景致的角度寄托了深厚的母校情怀;阮渭平根据一张黑白老照片,以细腻的笔触重现了当年师生们每天必经的讲舍街8号的街道和校门。
我们吴锡标教授的行书作品《衢师印记与展望》,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抒发了衢师情愫;蓝林富的行书作品《衢师三载铸华章》将对“衢师三载”师友情谊、治学岁月的情感融入笔墨,行书的潇洒气质与诗歌的人文内涵相得益彰;《衢师赋》行书作品,书者徐荣伟以灵动洒脱的行书笔意,勾勒出衢师百载薪传的厚重脉络。这些笔墨之作将衢师岁月凝于纸间,既是校友心声的真挚表达,亦是师范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。
实物展区以“衢师乡愁入梦来”为主题,集中展示了一批承载历史印记的校园物件、影像资料与毕业生著作。学生入学时领取的茶罐、脸盆,当年使用过的笔记本、毕业证书等实物,每一件都凝结着青春的印记。毕业生的著作更是广大衢师人长期扎根教坛、耕耘学术的结晶。这些影像与实物共同构建起一个可触摸的时空走廊,再现了讲舍街8号的鎏金岁月,体现了衢州师范学校的办学成果和文化精神传承。
情系衢师
心声忆旧岁,精神永传承
展览开展以来,吸引了大量师生、校友和社会人士前来观看。10月1日,校党委书记邓崴前往市美术馆参观展览,听取本次展览的情况介绍,详细了解校友书画作品的创作灵感、创作历程,感受当年衢师的办学理念、办学传统和文化精神。
“看了画展、旧物,感慨万千,勾起了许多难忘的回忆,三年最美好的青春在衢师度过,给我留下了一生都抹不掉的印记,它对我后来的学业成长、作曲创作都有深刻、深远的影响。”衢师872班毕业生,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胡银岳感慨地说。
welcome888集团教师阮渭平作为本次展览的主要发起人,他表示:“该展览作为衢州市文化艺术发展专项基金扶持项目,从发布作品征集公告到最后作品的展示,得到了校友们的大力支持,收到作品120多件,很多校友从各地邮寄来老物件,令人感动,在此一并感谢诸位校友。”
吴锡标教授为展览撰写的前言,唤起了广大衢师毕业生的青春印记,他说:“我国的师范教育曾经有过三个层次并存的时期,即中专、专科和本科。在这三个层次中,师范性特点体现得最为突出就是中师,这是教育界和社会界一致公认的。当时的中师是不分专业的,实行的是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。由于突出了师范性,中师的教育在本质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真谛。‘衢师回望•讲舍街8号的青春印迹’视觉作品展参展的绝大多数作者,其书画在进入衢师之前都是零基础。他们今天的成就告诉大家,只要路子走正,只要肯付出、肯坚持,必定会有收获。”